为强化服务社会针对性,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紫金奖第四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将联合国内知名院校,推出系列国际联合设计工作营。其中,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起的江苏园林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也已正式启动。
2000年以来,江苏开创省级园艺博览会的先河,20多年来,不仅为承办城市塑造了一个个当代“桃花源”,留下一批高品质城市展园、场馆建筑及公共景观,园博会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
为放大园博会的平台和影响力,江苏省住建厅组织通过地方推荐和专家遴选,确定36项新时代江苏园博精品项目。此次开办的江苏园林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正是由江苏省住建厅联合大学生设计展组委会,携手中国美术学院开设,旨在对园博精品项目进行创意转化和艺术创作,让一园一景成为彰显文化的自然名片。
日前,“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的学员,来到江苏园博园采风。师生边走边拍,共同探讨各主题园的建筑设计风格及文化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学员陶思佳说:“不管是植物的选择,还是山石的考量,我们看了都非常震撼。看完这边之后,对我们包括色彩上、平面上、布局上的设计水平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也为我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一些帮助。”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学员张瑞瑾说:“我们后期会把这些素材整合之后,再把它运用到新的平面和空间上,来进行新的设计和再制作。”
据了解,工作营以实地调研的江苏园博三十六景资料为基础,结合视觉设计及园林表现手法,制定详细的阶段性任务,提交阶段性成果,预计结项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江苏园博三十六景”系列标志、视觉图式、人文图卷、文创产品、文化展示等,优秀作品将在今年5月中旬举办的紫金奖第四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上集中展示和宣传推广。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主导师成朝晖说:“我觉得选题本身非常有意义,因为江苏园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我们做出来的人文画卷,将来可以以文创的形式,拓延到当代的生活场景当中,比如说可以做生活当中用的这些手袋、布包、文具盒等等。”
创作手法方面,工作营将围绕“应用价值”,通过挖掘园博园的景观渊源关系,尝试多维方式,让新文创设计的成果,融入当代生活情境之中。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导师何方说:“园博园展现了东方园林的一种现代意象,我们想用通过设计的手法,用现代的表达手段,从它的平面设计的一种展现,再到多媒体动态的一种立体式的展现,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文化气息,和现代东方美景、东方意境的这样一种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
截至目前,“江苏园博三十六景”人文画卷工作营的导师团队组建和学生招募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工作营成员将继续分赴江苏各地园林采风,并穿插导师授课、打磨作品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