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人们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又叫“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向冬过渡的开始。
霜降日,气肃而凝,露结成霜。醉人枫红与桐黄。 百草尽谢,菊华独芳,杮红枝重,蟹肥膏黄。
霜降时节,江南赏秋菊,北方看黄叶。每年此时, 苏州耦园、上海醉白池等园林都会办菊花展,各类菊花竞相斗艳。而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则像燃着了黄色的树火,黄得那么透彻,那么明亮。
时值晚秋,百花已尽数凋零,进得园子一路唯有一丛丛菊花相伴。黄菊、绿菊、粉菊、白菊,平瓣、匙瓣、管瓣、桂瓣,或倚在墙角,或傍着青石,或立在路边,令人目不暇接。我与东来游移花间,踟蹰不前。翟老师却疾步走在前面,时不时回来催促我们道,名品和好园子还在里面哩!
走过一座石板桥,穿过一条林荫道,这才走进明清内园,果然更入佳境。沿着方塘边回廊,行至老樟树边,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眼前水路上方出现一栋建筑,上书“醉白池”三个字,这里便是雪海堂了。明清内园里大大小小几座厅堂的花几上,都陈列着名品案头菊,以雪海堂所陈列开得最好,品种最多。
同为东篱遗爱、陶渊明笔下的花之隐逸者,案几上的名品却各有自己独特的风姿,各有自己明朗的性格。有名为“秋染红霞”者,金黄色,匙瓣,花瓣烂漫无章地卷曲,好似金秋落霞,又透着一丝不羁;有名为“瀑水流冰”者,最是令人惊叹,纤细的白色花瓣,如缕缕丝绦、条条璎珞,长长地垂挂下来,也如瀑布流水、崖上冰挂般,柔柔地倾泻下来,是花中隐逸之众中冷艳者;有名为“钢花吐蕊”者,花瓣黄色中带着一些青褐,花瓣不多,却根根伸张有力,好似附着了钢筋铁骨,是隐士中的刚强不屈者;有名为“众音松吹”者,形态十分奇特,黄色的花蕊悉数露出,再从中延展出桃红渐变色的花瓣,随意地垂落下来,像是有几分醉意的酡颜仕女;有名为“银越山”者,白色花瓣向心合抱,攒成一个硕大的叠瓣花球,是隐士中的温厚端庄者;另有名为“国华献上”者,与“银越山”十分相似,却是粉紫色,好一朵粉紫叠瓣大花球,有着牡丹一般的雍容华贵,怪乎其名为“国华献上”了。
从雪海堂走出,踱步到老樟树前,便来到整座园子仅存的两座明代建筑遗存前。两座明代建筑,其一为董其昌泼墨作画的厅堂拄颊山房,当中也陈设了几盆名品菊花;其二为董其昌邀请好友知交凭栏小憩的画舫式建筑疑舫。走进两座建筑,立时觉得气息与别处不同,似乎明代建筑中,建筑与人的比例更令人倍感舒适,一切都小巧精致,简约流畅,恰到好处。这种“一脚步入明代”的感觉,与在扬州何园闲逛,一脚踏入片石山房的感觉很相似。
脑海中不禁浮现董其昌在拄颊山房泼墨作画,在疑舫与友人茶集酒聚的风雅情状,不知那时醉白池可有好菊花伴着这位对书画史影响颇深的书画大家?
想起董其昌是有题过咏菊诗的,便找来诗句吟诵一遍,竟与今日赏得的案头盆菊所见十分相应。那诗中咏道:
读到最后两句,不免莞尔。董其昌用了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那是所有有着一颗归隐山林田园之心的中国文人的梦。董其昌一生经历,三十五岁走上仕途,八十岁告老还乡,亦官亦隐共四十五年,其中为官一共十八年,在家乡归隐却有二十七年,他怎能不了然靖节先生之志,怎能不爱花中隐逸者之菊花呢?而靖节先生之“南山”,则是董其昌之“佘山”了吧。
从疑舫中走出来,翟老师又带我们从园子旧门出发,路过轿亭,兜兜转转绕过池塘水道,再回到拄颊山房,一路移步换景,花木掩映,这才体会园林设计“曲径通幽”的美意,这般意境,与菊的隐幽更为相称。逛园子的起点和路线也十分重要,只是今时园林改造和管理者未必解得其中味,留下些许遗憾。
将新鲜金丝黄菊花瓣洗净,将白凉粉(凉粉草粉)以1:5的比例加入清水调匀备用。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菊花瓣,小火煮五分钟后,加入适量糖,煮至溶化,倒入白凉粉液,边倒边搅拌。待水烧开,倒入玻璃皿中,放到阴凉地方,十分钟后菊花糕便凝固成形,可切成长方块装盘。
草木有情,人间清欢。这是一本介绍四时花木、节气旅行、时令风物的生活美学之书。全书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余种有人文底蕴和历史背景的树木花草,它们就像一期一会的朋友,等候有情人的定期拜访,在一年一度的相遇、重逢里,互照彼此的成长。作者以童心和文心,记录这些相遇、重逢的美好时刻,昭示一种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相伴相长的生活方式,以及从自然获得疗愈与启迪的智慧。
本书配有作者手绘插画51幅、花木摄影53张,以及24种时令风物制法,附赠《廿四节气赏花木手册》,用深情、唯美全方位拥抱草木有情世界。
作家,文化学者,东方美学生活践行者,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者。自幼习中国画。2012年始学习易学、香事、茶道、插花、中医等,国家中级评茶员。喜爱自然,喜爱草木,喜爱旅行。曾出版散文集《草木有趣——跟着节气过日子》(中信出版集团)、《草木有情——跟着节气寻人间清欢》(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时间智慧》(五洲出版社)、《印度拾尘记》(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举办《草木闲情》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