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扎根大漠治沙16载,栽植梭梭6万多亩,遏制黄沙侵略,守护着绿洲民勤。他就是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马俊河。
秋天的民勤昌宁镇四方墩,一株株梭梭迎风摇曳,柔嫩的枝丫挽留着这个秋天最后的绿色。
“最近二十来天民勤的降雨量很不错,这些嫩枝条又开始发芽,长得不错,你们看,翠绿翠绿的,这个景色太好了。”
8月30日,刚刚下过小雨,马俊河来到四方墩一边查看梭梭,一边在直播间跟网友互动,讲述梭梭的生长情况。
马俊河出生在紧挨腾格里沙漠的夹河镇国栋村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代,他亲眼看到漫天肆虐的风沙吞噬着庄稼和房屋,风一吹,黄沙满天,雨一下,泥水横流。童年的记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沙史。与前辈们不同的是,马俊河运用“互联网治沙”,组织动员适龄村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治理中。2006年,他发起成立了拯救民勤志愿者绿洲行动,为民勤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吸引更多志愿者投身公益造林事业中,为民勤戈壁荒漠披上绿色。
16年的时间里,马俊河扎根沙漠,全年无休,和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一起在沙漠里开沟、铺草、压沙、栽梭梭,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支撑着他走上了十余载的漫漫治沙路。每年他在林区的时间超过了9个月。
“我们从2016年来到四方墩开始栽梭梭、压沙,今年是第7年,共栽植梭梭、红柳、沙拐枣等各类苗木900多万株,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3万多亩。目前,梭梭已经成林,野生植被也恢复了,这一带的风沙也明显减少了。”看着成片的梭梭林,马俊河介绍着这些年沙漠的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俊河十几年如一日,为了那一片绿色,以沙漠为伴,每天重复着压沙造林的劳动,枯燥而又疲劳却又坚持不懈,用自己青春与汗水在沙漠里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种植了梭梭等各类林木6万余亩,让昔日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的沙漠,长满了梭梭、红柳、白刺等植物,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筑起一道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治沙工作虽然辛苦,但它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事业,我打算在有生之年至少再绿化20万亩荒漠,治理家乡的生态环境。”马俊河说,尽管辛苦,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黄沙淘绿金,治沙要致富。马俊河还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建成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500亩,成立了“梭梭农庄”网店,“沙瓜先生”蜜瓜商标,并与152户群众签订包销协议,授权网店19家,累计销售农产品5117.5万元,带动就业700多人,为农民增收1921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的目标。
春去秋来,十几载弹指一挥间,沙漠里早已找不到马俊河曾经重重叠叠的脚印,唯一的见证便是那一片片在风中摇曳盛开着粉色、黄色花朵的红柳、梭梭、白刺等沙生植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用播绿撒翠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有幸获得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我心情非常激动,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是鼓励和鞭策。”马俊河说,“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邀请更多的志愿者到民勤来种梭梭、压沙,把我们家乡的生态环境建设的越来越好。”(记者:汤建华 吴苗 周旦)火狐电竞火狐电竞火狐电竞火狐电竞